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難忘好時光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呂夢顯先生,民國三十八年入伍,四十二年考進政工幹校,八十二年退伍,轉任教職。著有《活用軍中管理》等書。
 
軍人是寫歷史的,因為半生戎馬,用血、汗、淚和生命來寫「精忠貫日月,生死安足論」的軍史。退伍之後,成了榮民。往事經過晶化過程,甘苦共嘗、生死與共的回憶,遂成了珠串,綴之成文,刊在報章雜誌,讀起來回味無窮。
讀到這些文章,場景太熟悉了!老朋友、老弟兄,不時穿插出現,萬般情愫,紛至沓來,恍如昨日!他們寫出了榮民對國家的熱愛,以及往昔經歷貢獻的點滴。
有位榮民為了參加元旦總統府升旗典禮,從高雄鳳山搭平快車北上,頂著寒風走到總統府前,在晨曦中,用高亢嗓音唱國歌、國旗歌,用標準軍禮向冉冉上升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致敬。
榮民陳志明,每天早上六時,在宿舍外的旗桿升旗,傍晚五時降旗;七年前陳先生臨終前,拉著老友李顏富的手,交代要接續將國旗升上去,當時李顏富年高九十六歲且罹患中風,仍答應照辦,直到去年五月辭世為止。
今年元月,花蓮縣壽豐鄉元旦升旗典禮,在兩位老兵住地樹湖村舉行,村民只有百餘位,卻湧入了兩百多人,很多是來自花蓮榮家的年長榮民。在國歌和國旗歌聲中,彷彿回到了那段隨軍護國的歲月。
空軍前輩吳鍾珍將軍,常憶述服役軍旅的經歷,曾追記中山科學研究院首任核能研究所所長錢積彭,談到由於空軍黑貓中隊偵測大陸時,發現中共發展核武及導彈,乃有中山科學研究院的設立,並述及中山科學研究院,除了發展火箭飛彈、電子科技,及解決輻射、污染問題外,對國家經濟成長和對外貿易,提供了積極貢獻,等於在軍史之外,補充了經濟史的範疇。
民國三十八年間,本人在澎湖入伍,加入九十六軍三十九師一一六團第一營輸送排,擔任文書上士,參與營部群聲報的編輯,在營指導員孫百祿上尉指導下,傳達政令,報導演訓概況,凝聚官兵情感,軍部也相當重視。後來,奉調軍部虎嘯報擔任記者,跟著長官採訪新聞;也曾和全副武裝的官兵,跑上幾公里,進入海灘陣地。接著考取政工幹校,畢業分發到部隊。四十七年考取國軍政士,奉調空軍電臺擔任新聞官,報導過反共義士投奔自由的消息。
這一連串的經歷,鼓舞我不斷進修的志趣。不久,考取中原理工學院夜間部化工系,六十二年畢業,隨即考上國防部與淡江大學合作的管理科學研究所系統分析組,畢業又獲選赴美國匹茨堡大學進修工業工程。此期間,寫了些留學生涯短文,在青年日報刊出,又獲海外文摘轉載。返國後,蒙青年日報前社長唐樹祥聘為兼任主筆,每月撰寫社論一篇,並在七十年「以新作法新精神迎接挑戰的十年」等系列二十三篇,榮獲新聞局新聞評論金鼎獎。由於兼具工業工程和化工碩士學位,同年奉調中山科學研究院服務,且基於職務需要,遴送美國哈佛大學AMP高級管理班進修。在此工作主要得力於蔣允嘉、龔業琪、魏廉等全體同袍,情義相助,更見識到院內科技同袍,夜以繼日獻身研發工作,至今我仍珍藏參與經國號戰機出廠紀念牌,視為一項至高榮耀。
近來重讀世說新語,多為正史所未載,但仍為史實,可鑒往知來。期待老朋友和老戰友們,再寫出現代新語,同憶往日好時光。
(點閱次數:2255)